Close

何晶女士在2018亚洲尽责治理圆桌论坛午宴上发表演讲

文辉
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大家在此齐聚一堂,我感到不胜荣幸。各位都很忙,是各自领域的领导者。你们将想法变为现实,运营着企业与机构。百忙之中,各位依然投入了一上午的时间来思考和审视,这个颠覆、或者积极点些说——处于转型时期的世界所面对的尽责治理的挑战。各位充满活力、积极乐观,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非常感谢文辉和亚洲尽责治理研究院邀请我今天来到这里。

在亚洲播下尽责治理的种子

亚洲尽责治理研究院成立于7年前 1,旨在为人口、文化与经济模式多元化的亚洲,推广发展健全的尽责治理。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亚洲历经战争磨难,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独立斗争,边界争端,资源和领土冲突等。

1945年,战后的亚洲只占全球产出或GDP2的六分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腾飞。此后不久,“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也按照各自的模式实现腾飞。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共同目睹了中国起航,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与此同时,东盟(ASEAN)十国繁荣发展,经济稳健增长,经济总量达到2.6万亿美元4。印度和韩国紧随其后。

如今,亚洲在全球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翻了一番。按名义价值计算的全球GDP不断增加,亚洲已占到世界GDP的三分之一5

亚洲的作为与抉择,将对世界和亚洲人民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亚洲理应为了地球的可持续未来发挥积极的作用。

所以,我希望向文辉表示祝贺。在他的领导下,亚洲尽责治理研究院将亚洲健全的尽责治理的实践与理念传播出去。

在接下来的约20分钟里,我想分享对尽责治理的一些想法,并谈一些淡马锡的例子。

商业与社会

女士们,先生们: 

正如各位在今天上午的演讲中所听到的,企业并不孤立于社会之外,也离不开影响我们生活的力量而独立存在。

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确实,企业必须盈利才能生存和发展。

但是,企业能否超越利润做更多?

191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拥有大量的资本盈余。公司创始人兼大股东亨利•福特希望追求的不仅仅是利润。他希望终止向股东派发特殊分红,降低汽车价格,增加对生产的投资,并雇佣更多的工人。

亨利•福特说:

“我的志向是雇佣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获益于工业体系,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生活与家园。”

很不幸的是,小股东们不同意,并把他告上了法庭。 

密歇根州最高法院最终判决亨利·福特败诉。法院宣布:

“组织成立商业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股东盈利......董事的决定权...不得延伸至变更这一目的。”

换言之,密歇根州最高法院把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的职能局限于为股东追求利润,并且规定董事会无权变更公司经营的目的。在今天上午的San Miguel 公司的案例中,我们了解到这家公司不仅仅追求利润,相比之下,美国在这方面就有点落后了。这或许是亚洲领先于美国的一项价值所在? 

然而,在欧洲,股东利益并非至高无上。

德国的企业理念起源于19世纪俾斯麦的福利国家制度。在德国企业中,如果员工人数超过500名,在监事会将拥有大比重的员工代表6。德国的董事会职责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股东利益。

在过去35年中,法国也逐步作出了类似规定。拥有1000名以上员工的法国公司,董事会必须包括一或两名员工代表7。 

在亚洲,除了各位今天上午听到的菲律宾及其他国家的例子、儒家思想及其他哲学之外,新加坡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平衡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

首先,与英国相似,新加坡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负有受信责任。他们的责任是相对于整个公司而言的,并非仅仅针对股东利益。

其次,更为独特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利益,新加坡努力促进劳资政之间的三方伙伴关系。

企业必须具有竞争力才能取得成功。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

正如[林]文兴指出的那样,最终目的是让劳动者和他们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建立和平、繁荣而公正的社会。

因此,新加坡政府、工会与雇主紧密合作,通过具有竞争力的成功企业提供经济机会,并通过技能培训创造富有成效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近年来,就连美国也开始改变其对公司使命的狭义观念。

从2010年起,美国大约有33个州制定了“共益公司”法规。共益公司是指在决策的过程中,除股东利益以外,还拥有为公共利益考虑的使命和余地的“营利性”公司。

在淡马锡,我们超越了利润的狭隘界限,践行作为投资者、机构以及资产管护者的三重角色。

我将逐一作出介绍。

淡马锡作为投资者

作为投资者,淡马锡旨在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我们不仅是为未来三到十年投资,甚至不局限于现在的这一代。我们不断挑战自己,塑造并重塑我们的投资组合,为未来世代创造价值。

这是我们开展比如万礼自然生态园(Mandai Nature Safari Park)等长期项目的原因。该项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巧妙地将自然保护与城市居家休闲娱乐融合在一起。

万礼项目团队的多数成员都比我年轻得多,其中一些只有我年纪的一半大,甚至三分之一。我曾与他们开玩笑说,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孙辈而工作。他们种下的那些树需要50年才能成熟,这当然超过了我的有生之年,到那时,他们可能也已经退休。

所以,诚然,淡马锡的目标是实现回报,但我们希望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可持续的方式实现回报。

淡马锡作为机构

作为机构,我们要为了塑造未来而努力,这蕴含在我们的价值观和对人才的培养中。

我们要如何培养员工着眼长远,以主人翁与资产管护者的角色行事?我们想让我们的员工具有哪些DNA?

令我备受鼓舞的是,在追求卓越的同时,讲求诚信和唯才是用始终是我们员工的核心价值观。

要想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和行动,我们需要具备体系和结构,来尽最大可能促进和培育这种文化的产生。

我们应当只追求回报,还是应当着眼于经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呢?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我们应当奖励短期成果,还是应该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呢?

一些人会说,如果我们长时间抑制激励,我们将在招聘优秀人才上失去竞争力。

其实我们想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会被短期利益诱惑或干扰的人。正是那些着眼未来、拥有主人翁精神的人,那些以全局利益为重、力行资产管护者职责的人,让淡马锡与众不同。

因此,多年以来,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系统地研究并分析我们的价值观与哲学,并构建相应的系统与过程。

我们应当如何培养我们的员工呢?

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开拓创新(MAD)”计划,MAD是“开拓创新(Make A Difference)”的缩写形式。这一计划旨在营造浓厚的求知文化。

我们向全体员工推出两年一次的培训,让他们学习并重新获得心肺复苏术(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技能9。心肺复苏术,就是按压胸口让心脏重新跳动!

通过这些培训,分布在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的社群的数百名淡马锡员工,学会了心脏复苏术。我们希望他们永远也不需要使用这些技能,但在确实需要的时候,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 

由此,各位可以看到,淡马锡并不仅仅培训员工的工作技能。我们希望员工在为淡马锡工作之余,能够以更广泛的方式为家庭和社群献上一份力。

我想在这里提出了想法,供大家思考。

女士们,先生们: 

一直以来,公司都受益于在学校和大学接受过教育与培训的人力资本,这些教育主要由政府和家庭提供资金支持。

当技术变革时,我们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来减少利用过时的技术,更不应当把技能老化的问题扔给政府和社会。

企业必须加强与政府和工会的三方合作,加强和更新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满足职业要求,未雨绸缪。如果我们能够让供应商和外包合作伙伴一起携手,都参与到技术培训和升级的过程中来,效果会更好。

简而言之,为了公共利益,特别是为了劳动群体的福祉,企业不应将其作为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外包出去。

淡马锡作为资产管护者

最后,淡马锡的尽责治理责任体现在两个层面:广泛的社群与未来世代。

我们鼓励员工凭借自身能力成为具有建设性的社会成员。

淡马锡与亚洲共同成长,并在亚洲以外的地区甚至全球进行投资。我们向淡马锡基金会大家庭投入10,培养人才、增强能力和造福社区,伸出援手、授人以渔,而不是给予施舍。

在社群之外,我们更大的责任是为世代造福。

淡马锡是《新加坡宪法》第五附表机构。这意味着我们肩负着保护淡马锡所累积的储备金的宪法责任。

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是负责任的全球投资者,为了获得可持续的长期回报而进行投资和再投资。我们希望通过推广健全的公司治理和良好的资产管护,为当下和未来世代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生态繁荣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了未来世代,我们推广“生态繁荣”的理念,把生态繁荣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繁荣”与新加坡自成立以来所采取的各项发展战略不谋而合:新加坡从偏僻之地发展成为花园城市;从花园城市发展成为自然之城。

女士们,先生们:

三年前,新加坡与其他19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一道,通过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我们共同承诺,从现在起到12年后的2030年,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包容、充满希望与机遇的世界。我们也承诺在2030年以后,继续为了子孙后代而保护我们的地球11

简而言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打造一个ABC世界阐明了目标—A代表活跃的经济(Active economy),带来丰富的就业机会;B代表美丽的社会(Beautiful society),信奉公平、包容的社会;C代表洁净的地球(Clean world),拥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和清爽的地球。

我希望呼吁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共同探索如何为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因为这些目标与我们所有机构都息息相关。

追求卓越、践行使命、造福世代

女士们,先生们: 

以上我介绍了淡马锡作为投资者、机构以及资产管护者的三个角色。

几年前,一个朋友向他的研究机构提出挑战,倡导研究机构应超越自身使命,向人类和社会做贡献。他将这称为他们的“三重底线”12

有人说三重底线是利润、人与地球,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业绩、人与地球,即,要追求卓越、践行使命、造福世代。

这些目标同样适用于非政府组织、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

巧合的是,“业绩、人和地球”三重底线与淡马锡的三个角色相契合:

  • 作为投资者要追求卓越;

  • 作为机构要践行使命;

  • 作为资产管护者要造福世代。

    作为企业,“追求卓越”是指实现回报。如果没有利润和回报,我们就无法在短期内生存下去,也没有办法开拓创新。

    追求卓越”让我们有能力为投资提供燃料,创造就业机会,并让企业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追求卓越。

    践行使命”是指,创建诚信公平的文化,让人们在社群中过上健康的生活,成为高效、富有创造性的社群成员。

    最后,我们必须“造福世代”,除了过去象征性或传统性“企业社会责任”13以外,我们不仅需要为更广泛的社群献出一份力,还必须为未来世代当好资产管护者。

结语

女士们,先生们: 

正如各位在今天上午的演讲中所听到的,我们的世界正在遭受数字鸿沟、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甚至宗教恐怖主义的威胁。

数字革命将是人类迄今所面临的最大颠覆性变革之一。

总体上,技术是一种有益的力量,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国际法治也是如此。

然而,向新数字世界转型的过程可能会波荡起伏。

创造了许多新的工作和机会,很多精英领袖也应运而生。许多人有可能因为旧工作的消失而失业。

企业、政府和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劳动者和工会运动,都必须帮助劳动群体渡过颠覆性转变时期。每个人都需要做好准备,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学习新的技能。

但更关键的是,盲目地追求发展和增长,以牺牲我们的地球为代价,将陷入“温水煮青蛙”式的危险之中14

大量的碳排放和各种形式的空气、水、土壤和噪音污染,正在把我们的世界变得一团糟。

我认为大家都担负着保护地球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应当至少从今天起承担起这一使命。

在一个颠覆性的世界里,进行尽责治理,需要在思考、规划并践行今天使命的同时,心怀明天、放眼未来15

我提议,从今天起,为我们自己和机构制定相关的三重底线。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从企业、人与地球的利益出发,追求卓越、践行使命、造福世代,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明天。

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注释
  1. 亚洲尽责治理研究院建立于2011年,全称为尽责治理与企业管理研究院。

  2. 据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增长与发展中心的麦迪逊项目称,20世纪40年代末,亚洲GDP为9000亿美元,占全球GDP 5.3万亿美元的16%。

  3. 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的数据,中国GDP为11.2万亿美元,日本GDP为5.0万亿美元,印度GDP为2.2万亿美元,韩国GDP为1.4万亿美元。

  4. 东盟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东盟的名义GDP(以当前价格)计算总额为2.6万亿美元,而新加坡的名义GDP约为3000亿美元。

  5. 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的数据,亚洲GDP为2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名义GDP 76万亿美元的32%。

  6. 除了媒体公司和慈善机构之外,员工人数为500-2000名的德国公司,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的员工代表,在监事会成员中占三分之一席位。而员工人数超过2000名的公司,其员工代表由工会提名产生,并占监事会成员数量的一半。

  7. 自2013年以来,对于拥有1000名以上员工的法国公司,若董事会的人数少于12人,则被要求安排一名拥有投票权的员工代表;若董事会的人数超过12人,则被要求最多安排2名拥有投票权的员工代表。法国在1983年首次针对国有企业制定了这条规则。1986年,在自愿的基础上,法国将这种做法推广到了私营公司。1994年,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服从前述规则,在2013年前,要求所有公司按照员工数量进行遵守。

  8. 目前,约有33个州制定了“共益公司”法规,另有7个州正在实施。详细清单见演讲稿附件。

  9. 心肺复苏术(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生存技能训练及认证与急救培训隔年交替举办,近期又加入了心理健康急救项目。

  10. 淡马锡信托基金会负责管理淡马锡的慈善捐赠基金,而淡马锡六个基金会负责推动项目实施,培育人才、建设社群、增强能力及重建生活。

  11.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由世界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在接下来的15年里,随着这些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普遍适用,各国将动员力量,消除各种形式的贫困,消除不平等现象,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同时确保人人参与。

  12. 术语“三重底线”与“人、地球、利润”,于1994年首次被商业作家John Elkington用来描述超越利润的商业使命,同时兼顾了人民和地球。“人、地球与利润”是Shell于1997年发表的第一篇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的题目。

  13. CSR,即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被载入组织政策(自我监管)。一些国家甚至将CSR定性为企业的法定义务。CSR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它涵盖一系列的企业行为,如慈善捐款,或采取被认为对广泛社区有益的组织政策。近年来,CSR的宽泛定义与“追求卓越、践行使命、造福世代”的理念是一致的。

  14. 基于古老的寓言“煮青蛙”。这个寓言是讲,如果把青蛙放进沸水里,它就会立刻跳出来,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水里然后慢慢地煮沸,它就不会意识到危险,最终死去。这个故事通常被用来比喻人们无力或不愿对逐渐出现的威胁作出反应或没有意识到威胁。

新加坡开国首任外交部长拉惹勒南称:“我们在发展今天的同时,必须对明天有明确的规划。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Stay up to date with our latest news, insights and stories

Select a type of content
    Please select Stories you are interested in.
    Please give us your consent.
    Please confirm that you are not a 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