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强化支柱 巩固基石

面对纷繁世界,淡马锡2030战略指引我们,坚定航行,践行“延延世代,欣欣向荣”的使命。

淡马锡2030战略以我们的使命为指引,包括四大支柱和三大基本动力。

四大支柱

具有韧性和前瞻性的投资组合

塑造能够抵御外部冲击和承受市场波动的投资组合,注重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我们专注于塑造具有韧性和前瞻性的投资组合,以抵御外部冲击,穿越市场周期并实现良好表现。同时,我们把握具备潜能的增长机会,获得高于经风险调整后资金成本的长期可持续回报。

投资组合大致分为两类投资:一类是长期持有的韧性资产,提供稳定而可持续的回报,和/或以股息收入的形式提供流动性;另一类是持有时间相对较短的动态投资,循环收回的资金会用于投资更具增长价值的机会,获得更高回报。

我们有三大增长引擎,来助力构建具有韧性和前瞻性的投资组合。

 

1 仅包括总部在新加坡的主要投资组合公司。

 

投资引擎: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截至2023年3月31日占投资组合的86%,包括:

  • 新加坡投资组合,拥有合计约 1,450 亿新元的收入。这些投资组合企业一直是我们总体投资组合实现可持续回报的中坚力量。
  • 以成长型股权为主的全球直接投资。这些企业具有成为市场佼佼者并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潜能。这部分投资还包括在总体投资组合中占比不到6%的早期投资。早期投资促进创新,并让我们及时掌握新兴科技和商业模式。我们也投资于私募信贷和基金。

 

 

合作伙伴引擎:通过伙伴关系,扩大资本规模

截至2023年3月31日占投资组合的10%,包括:

发展引擎:发掘和建设面向未来的能力

截至2023年3月31日占投资组合的4%。

  • 这包括由我们的企业发展事业部、淡马锡运营系统和新兴科技投资团队所驱动的投资,聚焦于前沿创新成果,涵盖计算与认知、深度科技及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等领域。

了解更多淡马锡面向未来的投资,请点击这里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核心理念——秉承这一理念,致力于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制定机构运营战略,塑造投资组合,并与投资组合公司交流合作以推进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淡马锡致力于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行动的核心理念。我们力求为所有利益相关群体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价值。

作为投资者和机构,我们认为长期的成功将取决于商业和经济的繁荣、社会和社群的凝聚力,以及人类和地球的韧性。因此,我们在从事投资活动和机构实践时应该发挥应有作用,助力保护地球、帮扶社群,并为员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营造包容的环境。

作为投资者,我们探索塑造具有韧性和前瞻性的投资组合,以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回报。作为股东,我们力求在投资组合公司打造可持续业务的过程中为他们增值。作为机构,我们秉持坚定的价值观,在工作流程中纳入可持续发展、包容和健全治理原则。作为资产管护者,我们履行宪法责任,维护和确保淡马锡储备金的可持续性。我们助力塑造具有韧性而包容的社群,为未来世代谋福祉。

投资组合的目标

我们致力于到2030年将投资组合的净碳排放量总和减少到2010年排放水平的一半,力争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采纳三管齐下的方法:

  • 投资于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例如粮食、水资源、废弃物、能源、材料、清洁交通和建筑环境
  • 通过投资于以自然和技术为本的解决方案及碳市场基础建设,为负碳排放技术解决方案赋能
  • 鼓励企业努力脱碳,致力于与投资组合公司携手合作,以负责任投资为原则,支持他们进行业务转型和减排,而不是脱售这些企业

淡马锡作为投资者,在配置资金时践行使命,促成解决方案,为实现净零碳排放转型做出贡献。多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投资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包括对减碳难度大的行业的投资。例如,我们投资于能源和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胜科工业,他们一直在努力转型的进程中,以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我们还新建了一些企业,包括O2 Power,这是由淡马锡和服务公用事业与企业的EQT Infrastructure共同在印度设立的可再生能源平台。

从投前的尽职调查到投后的交流,环境、社会和治理框架为我们的整体投资流程给予指导。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重大风险,与投资组合公司交流、推进落实ESG实践,并加强投资组合的韧性,确保他们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

除了应对气候挑战外,我们通过投资为弱势社群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回报。我们的影响力投资团队专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新兴市场的金融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教育、农业和气候领域的投资。

机构的目标

淡马锡坚守在公司层面保持碳中和的承诺,并连续四年实现碳中和。

我们设置了内部碳价,从而在公司投资和运营决策中纳入碳成本。2021年,我们设置了每吨二氧化碳当量 (tCO2e) 42美元的初始碳价,随后在2022年将碳价提至每吨二氧化碳当量50美元,目标是到2030年提高至每吨二氧化碳当量100美元。

为了努力实现我们的碳排放目标,我们对投资组合业绩征收碳排放费。这减少了我们在实现正数财富增值(WA)的年份派发的奖励,并在财富增值(WA)和投资组合回报为负数时增加回拨金额。此外,我们把长期奖励的一部分与碳减排目标挂钩,奖励能否兑现取决于我们是否实现了这些目标,每个联合投资单位的兑现周期至多12年。

淡马锡运营系统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数据与数字化、可持续解决方案领域,建设专业能力,为淡马锡生态系统和市场带来价值

淡马锡运营系统(T-OS)建设了一套新一代的专业能力。我们相信这些面向未来的必要技能将使淡马锡脱颖而出,成为增值的投资者和股东。

通过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数据与数字化及可持续解决方案领域设立卓越中心,我们能够:

  • 向生态系统的其他机构提供通用服务和关键技能
  • 培育和发展专业人才,实现规模效益,在淡马锡生态系统内提供广泛的职业选择
  • 推动应用程序、商业模式和企业的创新

了解淡马锡运营系统的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

组织机构、人才与能力建设

重视组织机构发展和人才培养,加强能力和团队建设,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

淡马锡采取积极措施,不断与时俱进,确保公司拥有恰当的组织结构和面向未来的能力,旨在发展成为具有前瞻性的机构。

我们培养具备多学科综合技能的多元团队,以应对更为复杂的挑战。我们的人才战略规划流程采纳多管齐下的方法,即“招募、借调、培育或优化”,帮助我们判断和规划人才所需的新能力。多年来,在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我们已经建设并不断深化能力。

我们营造有助于培养学习敏捷度的氛围,鼓励员工灵活应变,不断成长。我们的人才与多方反馈框架是人才发展和业绩评估流程的核心。我们一直重视继任计划,并在高级管理层年度会议中分析和评估人才储备。

我们相信劳动力的培养是业务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支持新加坡“工会、雇主和政府”劳资政三方合作的模式,致力于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为此,我们成立了劳动力工作小组(Workforce Taskforce),与淡马锡生态系统内的投资组合公司、工会和政府机构等合作伙伴一起努力。通过共同制定培训和技能、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提升包容度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我们助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劳动力。

我们珍视多元化、公平和包容,并且致力于营造兼容并包和富有凝聚力的工作环境。我们的包容发展倡议(Inclusivity@Temasek)持续重视多元化实践,巩固员工的文化归属感。我们还成立淡马锡女性网络,为女性员工的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和鼓励。

我们倡导和采纳公平就业政策,按照平等和反歧视的原则进行招聘。

三大基本动力

淡马锡2030战略的四大支柱和三大基本动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促进型资本

互融互通的机构

使命、文化、价值观

首先,我们提供促进型资本,在财务、人力、社会和自然资本四个维度创造价值、实现回报和成果。我们投入财务资本,激发创新和推动增长;培育人力资本,发掘潜能;凝聚社会资本,加强社会韧性并推动社会进步;赋能自然资本,保护未来世代赖以生存的地球。

其次,作为互融互通的机构,我们对内对外都注重沟通合作。在公司内部,我们鼓励跨团队、跨地域协同合作,发挥每个人和跨职能的技能来实现机构目标。在对外合作中,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相辅相成,共同制定和提出解决方案,应对未来复杂的挑战。

第三,我们培养员工清晰明确的使命感,塑造团队合作的文化,树立坚定的价值观,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通过赋能员工、投资组合公司、合作伙伴与社群,保护地球这个共同家园,我们希望助力世代繁荣。我们肩负的责任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未来世代。

淡马锡的使命信条阐释了我们坚守的信念和努力的意义,凸显了我们的独特优势。

  • 我们发掘人才潜能:我们重视多元视角和技能,赋能员工与合作伙伴的线性和横向思维能力,让员工个人和团队都能充分发挥所长。
  • 我们促成解决方案:我们灵活应变,解决问题,讲求诚信,投入财务、人力、社会和自然资本,化复杂的挑战为机遇。
  • 我们敢于担当创造:我们秉持信念和勇气,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为后继者指引方向。
  • 我们造福未来世代:我们管理和发展投资组合、帮扶社群和守护未来,创造意义深远的积极成果。

展望未来,淡马锡2030战略指引我们履行使命,砥砺前行。我们致力于追求卓越、践行使命、造福世代,让世代欣欣向荣。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Stay up to date with our latest news, insights and stories

Select a type of content
    Please select Stories you are interested in.
    Please give us your consent.
    Please confirm that you are not a 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