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狄澜在2021世界城市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城市如何适应纷乱的世界》

各位女士先生们,下午好。

我很荣幸能出席这次的世界城市高峰会议。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世界一大生存挑战,正影响着许多国家和城市。

如果置之不理,后果将不堪设想,威胁社群福祉。

 

科技发展

过去十年,科技已飞跃般地迈进。

它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并帮助推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可预见的未来,科技预料会持续迅速发展,而城市必须能在随之而来的纷乱复杂环境中探寻前行的方向。

 

企业的角色

随着世界的现代化,企业对推动大规模议程的作用更显关键,人们对企业的期望也远超出公司履行主要职能。

立下企业使命至关重要,它让企业能获得经营许可证顺利运营,以及企业所期待各利益相关方对它的评价。

这包括了企业对改善城市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处在危机和纷乱的重要时刻,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已不仅限于实现财务回报。

企业必须与社群、雇员、客户、供应商、投资者合作,而其核心是时时将环境考量纳入企业决策中。

 

冠病的冲击

我们也应考虑冠病19带来的影响。

冠病是全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面临的最大纷乱干扰。

除了影响生活和生计,对世界各地社群造成冲击,我们还看到创新变革的步伐加速前进。

我们不能只是回到冠病疫情前的世界。我们必须勇往崭新未来,发挥我们的能力,努力推动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食物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等重大的全球挑战。

我们必须迈入更可持续的后冠病世界,利用科技发展的巨大前进力,改善城市的运作和人们的生活。

未来四大趋势

在这张演示图片里,我想谈一谈未来的四大趋势。

联合国估计,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将从2018年的42亿增长到2050年的67亿人

今天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及紧迫问题,包括资源匮乏、气候变化、基础设施老化和安全风险等。

在这张演示图片中,我们展示了未来的四大广泛新兴趋势,这些趋势将对城市产生普遍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们将看到这些结构性趋势的实现。

第一个是数字化进程可持续生活。两者都是跨行业、跨部门的趋势。

  • 数字化进程方面,为多元行业和企业职能服务的细分市场和公司带来了横向机会,为特定终端用户市场服务的科技开发则带来了纵向机会,两种机会已愈发普遍。
  • 随着城市规划和生产力增加对数据和科技的使用,这也让城市从中受益。
  • 科技将促进城市的连通性和宜居性,人们将利用科技,作为社会参与、工作和取得如基本必要服务等服务的推手。
  • 可持续生活方面,从替代蛋白质到可再生能源、乃至自动驾驶汽车等生态解决方案,既满足了我们的基本需求,也减少对世界自然资源的消耗。

另外两个趋势是未来新消费和更长的寿命。这反映了长寿所带来的消费模式变化以及日益增加的医疗保健需求。简单地说,我们活得更久,但这意味着对生活品质也有所需求。

  • 未来新消费方面,新兴市场越来越富裕,全球人口结构推动消费模式的转变,将给粮食和水资源等全球生产带来压力。
  • 更长的寿命方面,全球人口城市化和老龄化的速度前所未见,这带来了探寻银龄人口问题解决方案的机会,例如医疗保健、退休政策和财务规划等,为更长寿、更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
  • 对城市而言,打造适合退休生活的建筑环境,并在规划方面促进年长者和年轻人的共融交流,变得更为重要。    

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让我们来看看气候变化课题。我们已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可持续发展是我之前谈到的未来趋势的核心,这也是它作为淡马锡一切行动核心的原因。

在照顾好我们的城市和人民之外,我们需确保现在居住的地球,能持续为我们朝未来四个趋势迈进提供所需环境。

正如你在这张演示图片上所见,我们正活在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1

尽管冠病疫情导致碳排放量出现短暂的下滑,但在本世纪,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温度仍朝3摄氏度以上的上升之势挺进,这超出了《巴黎协定》定下的1.5摄氏度升温目标。

许多大城市扩大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热量攀升,与周遭地区相比,建筑区的夜间温度可高出9摄氏度

气候变化带来最严重的影响之一是导致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区的城市,过去曾因海上贸易航线而受益,现在却因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岌岌可危。

新加坡变暖

新加坡不能幸免于全球变暖之势。

根据新加坡气象局数据,新加坡每十年的气温升高0.25摄氏度,气温上升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与1950年代相比,新加坡现在的气温已升高了2摄氏度2

这种升温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它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下游低洼地区造成冲击,导致生物多样性转移栖息地,同时引发更多热浪3

我们看到了空调的使用如何导致新加坡变暖,因此,我们有必要采纳更好的建筑环境设计,如利用热舒适解决方案和新的建筑材料。

 话说回来,人人都能把握这些即将降临的机会。

城市的创新机会

我们探寻城市在关键领域的创新机会,包括水资源、能源、食品、废料、城市发展、材料和清洁交通等,确保城市社群的可持续性。

 

水资源

水资源既是世界应对城市化的必需品,也是一种关键资源。

城市需要通过保护、处理和管理,来处理有关水资源韧性、短缺、污染和毒性等问题,确保持续和来源可靠的净水供应,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人口。

 

能源

能源方面,城市必须努力实现更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加强各种产业的内部能源电力,助力应对温度上升挑战。

与周边郊区相比,城市的人均能源使用量偏高。

未来几十年,城市必须在地热、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和核聚变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扮演更大角色,满足电力需求。

 

食品

我们审视整个农业食品链,探讨如何以负担得起的价格生产更有营养、更新鲜、更环保的食物,满足人口增长的食品需求,以应对气候变化,并助力扩大更具可持续性的食品来源。

以现有资源来养活世界上不断增加的人口,是无法持续满足他们对蛋白质与日俱增的需求。

我们需要以更多的蛋白质开发更多的蛋白质。为此,替代蛋白质应运而生。

生产替代蛋白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显著下降,例如生产替代蛋白质汉堡肉馅的用水量减少87%,土地使用量骤减96%,排出的温室气体下降89%,营养盐造成的污染死角也少了92%。

 

废料

废料是城市面对的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消费量提高,产生的废料也就更多。这给城市和政府的废料管理基础设施带来压力。

健全坚稳的废料管理策略可助力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并在脱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城市发展/材料

城市发展和材料关乎城市的建筑环境和整体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化推高对更多基础设施的需求,建筑环境中的水泥使用量也顺应攀升。

水泥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源,占世界碳排放量的8%。

作为建筑环境和工程部门重要材料的钢铁,是该行业最大的碳制造者之一,占当今世界碳排放量的4-5%5

然而,一些崭露头角的解决方案可为这些难以消减的行业,实现脱碳。

当务之急是对这些行业进行革新,特别是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材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清洁交通

最后要谈的是清洁交通。

城市人口增长和持续城市化,带动对城市交通的需求。预计到2050年7,城市客运需求将增长60-70%。

城市脱碳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探寻如何加快向可持续的通行方式转型,如在人们不同的通行地点,引进自动驾驶车辆或鼓励合乘拼车。

改用电动车辆也是至关重要的临时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污染,污染指数下降也能带来更理想的医疗保健效果。

技术革新  助力脱碳

我们也必须寻求如何加快技术革新,在短期内帮助城市实现脱碳

在确保照常营业的前提下,对那些因所有权分散而出现的棕地区域进行脱碳,是具有挑战性的。

例如,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冷却是必不可少的,但制冷过程消耗大量能源,而且排放出的氢氟碳化物,是致使全球变暖较强的温室气体。

区域冷却是一个已取得重视的解决方案,通常会纳入新开发项目的设计中。但要如何让它在现有环境中,也能助力实现所定下的碳排放目标,我们就得探寻个中方法。

通过整合各种清洁技术解决方案,协同效应和系统级韧性将得以发挥利用。随着硬件成本降低以及人工智能日益成熟,城市能趋向更智能,更高效。

公共机构与私营企业建立强而有力的伙伴关系,培养集体责任感,促进更可持续的未来。

更具可持续性的城市政策框架

单靠城市本身,是无法实现低碳转型。政策框架的实施能助力城市,向低碳转型。

目前,全球只有22%的碳排放将某种形式的碳定价纳入考量8

碳定价有可能成为减少碳排放的有效工具,是资本密集的气候适应项目筹集资金的一种公平公正方式。

为鼓励私人资金投于可持续投资,并远离污染性行业,政策可进行调整,确保城市下一阶段的增长,不会锁定在碳密集的道路上。

城市还可以与当地和全球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气候融资解决方案,助力实现这些目标。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世界——利用资本释放积极的回报和激发变化

城市、企业和社区必须彼此通力合作,分享解决方案的最佳实践以建立韧性,共同适应纷乱干扰,以及挑战当前城市景观的极限进行创新,塑造更美好的明天。

冠病疫情的冲击,对政府支援和政府财政带来了压力。

长期资本提供者如淡马锡,可通过将资本投入在颠覆游戏规则的创新创意及解决方案,来取得良好表现。

私募资本可通过资助脱碳化的解决方案,发挥作用,助力于减少气候减排的成本曲线,特别是在电力、建筑环境和交通等难以消减的领域;这些都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当城市以可持续发展和富有韧性的状态面对错综复杂的挑战时,明智和商业化地配置资本将有助于推进可行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同时鼓励更为灵活的法规和政策;并为创新的商业模式、人员和产品铺路。

反过来,城市可以协调他们的政策制定工作,与投资者和企业合作,通过促进创新和鼓励试验基地来加速探寻解决方案,帮助过渡到低碳的未来。

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具有包容性,以可持续的方式将生活在其中的社群与城市紧密无间的融合。

这不仅仅是考虑到我们正应对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事实,而且还考虑到我们身边的弱势社群。

与此同时,企业能从更具活力和韧性的经济中取得回报,从长远来看,这将缓解气候变化的风险,有助于确定和创造新的机会。

我们投资当下,着眼未来,在未来的30年里,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世界而努力。

谢谢。

------

1 《气候一瞥》,于2021年6月11日摘自国家环境信息中心。https://www.ncdc.noaa.gov/cag/global/time-series

2《为什么新加坡气温上升之速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摘自刊于2021年4月30日的亚洲新闻台。

3《2020年是全球最热的一年,追平过去的记录》,摘自刊于2021年1月14日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分析报告。https://climate.nasa.gov/news/3061/2020-tied-for-warmest-year-on-record-nasa-analysis-shows/

4《保护四个地区海岸的战略计划将在2030年准备就绪》,摘自刊于2021年3月5日的《海峡时报》。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environment/coastal-protection-strategies-in-four-areas-to-be-ready-by-2030

5 《钢铁对低碳未来的贡献》,于2021年6月2日摘自世界钢铁协会。https://www.worldsteel.org/en/dam/jcr:c3acc5fd-e3c2-458c-a2cc-8c4880b9334c/Steel%2527s+contribution+to+a+low+carbon+future.pdf

6 《虚拟新加坡》,于2021年6月13日摘自新加坡总理公署的国立研究基金会。https://www.nrf.gov.sg/programmes/virtual-singapore

7《如何使城市交通更清洁、更绿色》,摘自刊于2018年12月4日的国际交通座谈会。https://www.itf-oecd.org/urban-mobility-clean-green

8 《2020年碳定价的状况和趋势》,摘自刊于2020年5月27日的世界银行集团。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3809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Stay up to date with our latest news, insights and stories

Select a type of content
    Please select Stories you are interested in.
    Please give us your consent.
    Please confirm that you are not a 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