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谢松辉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FIRST2022工业工作坊的主旨演讲——可持续未来的比特与字节

淡马锡副首席执行长谢松辉于2022年7月27日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FIRST2022工业工作坊发表主旨演讲。

各位嘉宾、来自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感谢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邀请我来到今天的活动。

今年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科技”。

这是淡马锡深有共鸣的课题。

我肯定各位所代表的机构也有同感。

过去两年里,大家无数次地探讨技术颠覆创新的速度,我也为之感到惊叹。

我们都迅速适应了由于冠病而产生的科技赋能的变化。我们已改变了生活、工作和消费的方式。

这当中的许多变化会继续下去,并将随着工业4.0的加速而得到进一步巩固。

 

工业4.0

现在,我们都已熟悉工业4.0了。

尽管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和先进机器人等科技正全速发展,但距离发挥全部潜力还很远。

数字化进程是指引淡马锡投资的关键结构性趋势之一。这一趋势贯穿所有行业领域。

因此,我们投资于那些正在开发或部署创新解决方案的公司,这些解决方案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或创造出能带来巨大价值的新商业模式。

当我们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科技时,必须关注两个领域。

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其次是对于地球而言的可持续性。

 

深思熟虑的创新

如果公司在推行新科技时忽略道德和治理的关键要素,则会面临名誉风险并潜在丧失可信度。

我们需对利益相关群体和更广大的社群负责。

我们有责任更好地了解新科技所带来的影响,并在不阻碍创新的情况下设置治理框架。

我们可以参与对话,获得洞见与观点。我们可以在运用任何新技术之前先进行试点,测试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在创新和安全护栏之间取得良好平衡,在思考设计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纳入护栏,而不是事后再提出。

然而,企业很少将这一点列为重点。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改变这种情况。

我们要记得,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或没有采取的行动,都会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

随着时间推移,更糟糕的情形是我们可能会失去运营的社会许可。

 

劳动力4.0

随着工业4.0加速发展,我们必须问问自己,“我们的员工准备好了吗?”

他们是否正在接受有效的技能再培训?

准备进入职场的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字化未来所需的技能?

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这关乎我们商业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

归根结底,推动技术创新的是人,因此我们不能让任何人掉队。

我们很高兴看到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等学府提供了多学科课程,不仅融入硬技能,课程也包含了创新、创业和设计思维。

这些都是未来所需的技能。

作为投资者,我们很受鼓舞,看到许多投资组合公司已开展了数字化转型之旅,在工作场所推动创新和新技术。

淡马锡做了些什么?

我们通过投资那些发挥科技潜力的工具和技能,不断努力转型。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我来分享所关注的两大领域。

2018年,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大创新科技会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我们生活、工作和商业运营方式。

我们随后成立了两个试点工作小组,探索接触这两个领域的最佳途径。

四年过去了,两个团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个例子是我们的人工智能卓越中心Aicadium,为各行业领域的客户开发和规模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例如,在医疗保健领域,Aicadium建立了一个经人工智能技术强化的语音聊天机器人。这个聊天机器人让病人能快速地获取准确、具体的信息,无需长久的等候时间,也无需亲自前往。

Aicadium还支持了全国金融人工智能计划(NovA!),是全国人工智能办事处金融计划之下的平台。

作为其第一个运用案例,全国金融人工智能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协助金融机构评估新的环境风险及对客户的影响。

淡马锡也一直在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在道德和治理方面的能力。

我们参与了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的新加坡模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新加坡电脑学会的人工智能道德和治理认证委员会。后者旨在促进发展专业人士所需的人工智能培训和认证。

在区块链领域,我们一直专注于企业建设,其中一个项目是建立了GoodWorker。

GoodWorker是一个让印度半技术工人就业平台。该平台利用开放、相互兼容的技术,为工人提供数字化及可验证的档案信息。

工人可以更好地获得就业机会信息,同时对自己的数据更好的控制。与此同时,雇主则对就业资质的真实性有充分的信心。

由于我们开始投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时,它们是相对新兴的领域,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先着手建立企业并为生态系统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也扩大了机构内部能力,增强了这一领域的投资活动和战略。

 

网络安全

让我们谈谈另一个有关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关键领域。

这就是网络安全。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网络安全对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都构成巨大挑战。

这里有一些数字供大家参考。

报告显示,到2023年,网络犯罪分子将窃取超过330亿条记录——也就是明年。比起2018年,这个数量已增多到175%1,令人瞠目结舌。

网络犯罪的成本预计将在未来5年逐年增长15%,并到2025年增至10.5万亿美元2

这些数字发人深省。

我们应该如何取得平衡,在拥抱数字化工具和技术的同时,保障我们自己和客户的数据?

考虑到这类事件的声誉损失和财务成本,企业需要加大网络安全防御力度,防止数据泄露。

防卫者必须万无一失;攻击者只需一时运气。

但是要全面防护是不可能的。缺乏资金、人才和技能都是障碍。

我们看到了公司间需要携手合作来解决不同层面的网络安全风险,所以成立了ISTARI。

ISTARI是一家全球网络风险管理公司,汇聚不同的能力。通过集体的力量,各方能更好地对抗网络攻击和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我在此想对大家说的是——我们无法阻止一些破坏的行动,但我们无需畏惧。

无论是我们自身还是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能做的是采取行动,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和降低风险。

 

随机应变的思维

我想分享的另一领域是我们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投资团队的发展旅程。

当我们在2018年设立这两个团队时,没有人知道它们将如何发展。

这是个大胆且具有风险的举动。

尽管我们当时没有这些领域的知识和专长,但有些淡马锡同仁们愿意接受挑战。

他们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走出了自己累积多年经验的领域——直接跳入了未知的领域。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日常专业投资业务之外,一夜之间成为了初创企业家和企业创建者。

我之所以分享这些点滴,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淡马锡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不仅在于技能和能力,也在于我们的思维、意愿、适应能力、灵活应变、精神和韧性。

我们从这些科技中看到了战略机会,这让我们有动力从无到有建立企业和平台。这些企业现有超过600名员工,其中超过半数是工程师。

我们且行且学,并因为这些经验而成长为与众不同的投资者。

现在让我分享在智能科技背景下的第二个可持续领域——即地球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真实的。

大家过去估计曾听过,以后也会继续听到这个课题,因为这是我们必须集体解决的全球挑战。

我们无法在毫无生气的地球进行商业活动。

在过去二十年中,全球已花费数万亿元,从化石燃料转型到风能、太阳能和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且投入的金额不断地增多。

虽然我们可以而且必须致力于能源转型,但我们必须注意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机器将消耗大量的天然资源。

如果这些储备不足,我们可能需从更偏远的地方提取这些资源,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环境后果。

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也将使获取这些天然资源进一步复杂化。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减少碳足迹的方法。

我们必须开发资源密度较低的解决方案,如进行回收、再利用及开发减少原材料使用的创新技术。

在粮食、水资源、废料、能源、材料、清洁运输和城市发展等领域,科技可以促成许多与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像我们这样的投资者正在将资金投入到这类对以气候为本的解决方案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并造福环境。

举例来说,淡马锡最近建立了GenZero,这一投资公司致力于加速全球脱碳进程。

我们的一些投资组合公司也参与该领域,例如地热科技公司Eavor、以及专门从事低成本碳捕获技术的公司Svante。

我们建立了亚洲可持续食品平台,支持区域内的食品技术企业,扩大替代蛋白质的生产。

与此同时,淡马锡建立了多个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以技术为本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气候目标。

举例来说,我们与合作伙伴贝莱德联合成立了脱碳伙伴(Decarbonization Partners)

它投资于早期阶段的成长型公司,这些公司重点发展那些经过验证的新一代可再生能源和出行技术。

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应对气候变化,无论是政府、企业、投资者、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创意者、学生、你和我。

我兴致勃勃地阅读了有关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如何把校园转型为绿色实验场地的新闻,以测试新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也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携手打造一个智能、低碳的区域。这些举措让职员和学生能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

我想略谈一下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另一项技术。

碳税即将生效,碳信用的使用也将落实。市场透明度和价格发现是促进资源和资金有效配置的关键。

为此,淡马锡与星展银行、新加坡交易所和渣打银行联合开发了Climate Impact X,这一全球交易所旨在让机构获得高质量碳信用额度。

该平台利用卫星监测、机器学习和区块链技术来增强碳信用额度的透明度、完整性和质量。

应对气候变化的智能技术是令人兴奋的,而我们才刚刚开始。

持续的投资、努力和贡献是我们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

 

加强合作 共同担当

作为总结,我想强调协同合作的重要性。

诸如Project NovA!、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的合作,以及Climate Impact X和脱碳伙伴等合资企业,这些都是例子。

来自工业界、大学、政府、或者从上市到非上市公司等机构,都可以从更强大的网络中受益,彼此交流想法,加强合作。

公共与私营领域的合作会带来诸多裨益。

像这样的活动也是我们相互学习的平台。

不过在讨论结束后,就需要采取行动了。

对于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肩负着共同的责任。

我们可以做得更多,确保智能技术的运用既有效又有意义——为了企业能可持续发展,也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邀请。期待这些对话在活动之后一直继续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s://www.juniperresearch.com/press/cybersecurity-breaches-to-result-in-over-146-bn

2 https://cybersecurityventures.com/cybersecurity-almanac-2022/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Stay up to date with our latest news, insights and stories

Select a type of content
    Please select Stories you are interested in.
    Please give us your consent.
    Please confirm that you are not a robot.